本日焦點

為什麼串流音樂讓歌曲愈變愈短?

科技會改變流行音樂的流通、聲音與產製,而在串流音樂時代,歌曲也變得愈來愈短,為什麼?

串流-音樂 圖片來源:shutterstock
    其他

談到科技對音樂的影響,首先就會想到歌曲長度大幅變短這件事。《Verge》總編輯帕特爾(Nilay Patel)指出,隨著我們熟知的CD光碟式微、串流音樂當道,過去18年,歌曲的長度大約減少了30多秒。

《Quartz》指出,2013-2018年之間,告示牌100首熱門單曲的長度,從3分50秒減到約3分30秒。2018年有6%熱門歌曲長度在2分30秒以下,較2013年增加了5%。

美國作曲家哈丁(Charlie Harding)也同意,90年代到現在,串流經濟確實讓歌曲長度變短,而且出現愈來愈多超級短的歌。

Spotify是於2006年問世,但直到最近,音樂串流才成為發布音樂的主要形式,寫歌作曲的方式也跟著改變。

最重大的改變之一,是創作者拿到錢的方式,這影響了歌曲的寫法。

過去,音樂創作者是透過賣掉一張專輯或單曲CD來賺錢。1995年,歌曲的長度大約是4分30秒,而現在歌曲大約長度是3分42秒,原因就在於拿錢的方式不同。

跟實體銷售不同的是,如果透過串流音樂賺錢,只有當有人聽一首歌聽到30秒以上,才會獲得一次分潤。一般猜測,Spotify給每首歌的分潤在$0.004至$0.008之間。

也就是說,不管歌曲長短,分潤金額都一樣,5分46秒的〈後來的我們〉和3分30秒的〈我真的受傷了〉沒有不同。

廣告

而較短的歌曲在單位時間內收益率較高,想要多賺錢的歌手或創作者,就會有動機把曲子變短,以提高同樣時間內可得到的分潤。同樣一張60分鐘專輯,拆成10首6分鐘的歌,或20首3分鐘的歌,可能後者有機會賺到更多分潤。

Drake的專輯《Scorpion》就採取這種策略,把接近90分鐘的雙專輯塞滿一堆短歌,不管你有沒有聽完整張專輯,他都能得到很多分潤。

音樂人介紹歌曲的方式也變了。以前音樂人會在專輯前頭放上一段不短的介紹音樂,而現在寫歌結構改變了,更多人使用一種稱做流行序曲(pop overture)的結構,在最前面用副歌的旋律來抓住你的耳朵,希望大家聽到30秒以後真正的副歌出現。

廣告

但這並不代表過了30秒以後的音樂都不重要,目的只在逼你聽下一首歌,因為至少在Spotify等串流平台上,聽完整首歌的人愈多,歌曲出現在播放清單的機率也愈高,因此音樂人有動力寫出會讓人想聽完整首的歌,以換取更多點擊。

哈丁指出,在嘻哈音樂界,3分鐘以下的歌真的快速暴增,像Lil Pump的《Gucci Gang》就只有2分04秒,整張專輯19首歌有14首都不到3分鐘,10首不到2分鐘。

不過也有人認為,歌曲變短是消費者選擇的自然結果,因為結構較緊密也較好記,容易從歌海之中脫穎而出。另有人相信,這是因為大家能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變短了。

最終,至少可以確定科技有扮演一定的角色。早期的留聲機只能錄2-3分鐘音樂,1920-1950年代歌曲的長度就差不多是這樣。LP唱片問世,接著是錄音帶跟CD,歌曲就跟著媒介的容量變長了,來到串流時代,音樂又變得簡短,似乎再合理不過。

廣告

(資料來源:VergeQuartz

相關熱門主題
你可能有興趣
廣編企劃|以市民為本出發,打造智慧桃園城市|2024 第五屆天下SDGs雙日國際論壇
最新訊息
只到5/17,1元暢讀天下30天(原價$290)
App內開啟 更舒適的閱讀體驗
訂閱天下雜誌電子報

天下雜誌當期內容的精華與延伸,每周三發送最具時效性的深度內容